與阿睿見面後,下決定來宜蘭的某個晚上,發了簡訊給生命中幾個重要的人。當晚阿建來電,除了深夜談話,也提到當時耀明的身體狀況,耀明是當前台灣文壇一等一的小說寫者,他的企圖與識見實非吾等來比擬,創作成績驚人的他自有格調,為人也是可親可取,是阿建生命中極其重要的人。
帶七A到金洋的第二晚,孩子們南溪捉魚之時,我協調洗澡的問題,事情有了段落,七八個當地小孩來與我聊天,直嚷要我說故事,因為那些時候幾次向苗栗去,想到耀明的《神秘列車》,便借題發揮;現下想來那個即席故事倒還有個意思,大概帶中小學生作哲學思考的數年經驗,形成那種腦袋吧,與泰蘭大頭目同名的中學生很有感覺,深深思考後說了謝謝,這故事預告了是要在寫作課上用的,今晚寫著寫著,想到之前處理的讀後感,索性貼上一貼,而讀鯨向海的心得,事實上也是沒有忘的…。
目前分類:讀書誌 (7)
- Feb 08 Mon 2010 23:00
掀開甘耀明的被子-〈蘭王宴〉的一種讀法
- Oct 01 Sun 2006 00:46
〈文摘〉受壓迫者教育學-Paulo Freire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這麼重要的一本書,自己應該也寫個讀後感。Freire是有如民初晏陽初般的人物(話說如此,今人大概也不識晏為何人)。若要說他的象徵絕不下於Che Guevara(切.格拉瓦),或可比擬一二。他對自由的實踐、教育作為希望、和自始自終是美的認識,那些言說紀錄背後是令人動容的,解放苦難生命的熱情!
- Aug 18 Fri 2006 11:40
<文摘>我不能忍受還沒學好就放棄
- Aug 14 Mon 2006 19:20
<文摘>教育改革還是反動
《新新聞861期.顧爾德》:〈教育改革還是反動〉
△
- Aug 14 Mon 2006 01:12
<文摘>溺愛戰爭
請點〈溺愛戰爭〉:《商業周刊第 977 期》
- Jul 19 Wed 2006 01:20
[文摘:天下350期]-永遠要追問自己的動機-賴聲川的創意
△ 這幾年來更深刻的感受到社會責任(這是源自 父母的吧),中學時老師放一齣與蕭邦有關的電影,在鍵盤上彈出了血的手指,尚不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而是他的一段話,大概是:社會給我們這許多,當個人有所得時怎麼不去擁抱父母的苦難之類的,回家在日記上好好的記下,之後什麼服務社團,捐血等都很熱情參與。這是 父母造出的天下,也是我子女要生長的世界。
今晚去跑五千回來,遇到台大哲學的苑舉正老師(參STS),聊了許多,也提到些朋友如杜兄文仁,大體近年德國哲學、文化與藝術等相對不振,與它的興起和國家主義有相當關係(這就包含激動我的費希特至黑格爾),而法語系文化尚有個人參與社會的傳統,特別是教育界令人起敬,實在可對照對照。立談近一刻點,他且建議繞操場暖身(他還沒跑),提到些社會文化問題。心上有些念頭,想說該暖暖身,又多年來有著讀雜誌的習慣,做書摘先。
- Oct 18 Tue 2005 12:15
千面寫手-甘耀明-新作《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