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九八課綱政策大逆轉,既要增加國文時數,論孟也成必修,文言文的比例更要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同是國文老師讀到這消息,有點雙手「不舉」。
  教過高中國文五年,那些文言篇章確實有寶,然若缺乏故事聯結,忽略青少年身心發展需求只求填充,如此只是倒人胃口。先秦諸子百花齊放,為了推銷自己的想法,無不竭盡動人之能事,何不由此入手?到了高中,哲學思辯的需求也出現了,光是並陳不同的處世策略,就足以討論半日。孔子素樸的言語與孟子雄辯滔滔是好,然在過往,也曾和孩子讀了好多莊子與韓非子。
  大多時間於文字雕蟲上磨盡,語法掌握有其重要性,但得箇中真味的「理解」卻常被忽略。
  缺乏故事意識的格言學習,更使作者隱身,而忘了他們曾是有血有肉的人。
  他們的言語有私慾,有不甘寂寞,有捨身光輝這些質地。
  在廣大的土地座落的城國,有個老師帶學生浪遊的故事?
  詩與小說絕妙平衡的夢中人,想中仙。
  口吃的寓言大師。
  後世塑成岸然道貌的老孟,鼓勵君王好色好財。
  經子如此,何況史集?
  而更早些國中部分何不一併思考?怎麼都做斷頭式的計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