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年前某個生命傳記與敘述訪談的課堂,或因參與夥伴有不少從事幼教的朋友,在文字隱喻與幼兒教育之間,蹦出兒時難忘的畫面。

  鄰居戴姓家庭,有對姊弟,那時街坊熱絡,大夥兒玩在一塊。戴家姊姊小如,小我五、六歲,算是被我看大,抱大的。彼時小學一、二年級只課半天,課後這小孩我會到搖籃旁去看顧小小孩,或因這經驗,現下算來我勉能感受孩子心靈文明初啟如睡的靜默,好像睡意包裹的甜美是可品賞的最大享受;也能夠在突迸的哭叫聲中定下心,聆聽並推測到底宣告的是餓、睏或不舒服。

  雖不記得自己學步的樣子,但因當時小如娃娃年歲與我不遠,讓我現下想來偶有記憶錯植,彿如旁觀自己,由翻身不易到滿地爬行,由搖晃地站如蘆葦,到行步漸健如拔根。

  回到那日課堂,我分享一個奇蹟,當時以為這是做為幼教工作飽滿隱喻(現在想來,每個視界的開展與小小的邁步都可關涉)。

  這事發生在我國小年級低低的某下午,本與小如在地面打蠟的騎樓玩耍,見她向我爬來,我蹲下相望覺得有趣,一下,我眼睜發傻。

  原來不幾步她竟站了起來。

  搖了搖,接著小小仆倒,雖沒接住她,她卻是無畏向前爬。

  這是個活生生的字,立。多年讀到老毛高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竟因這聯想而有奇異的疙瘩。

  教職幾年已知生命充滿苦難,與奇蹟,往往不知何時,一個孩子蹦出來,轉眼跟前,又不知何時出落成姑娘,或是個好兒郎。

  他們起身,站立,發現全然不同的,上昇的風景,之後奔跑或舞躍,將頭腦探進滿天星系,開始夢想,並試著捕捉每個旋轉的發光體。為此我常不禁地擊節,起身叫好,笑淚都可以。


PM 11:30 2006/1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靈修院 的頭像
    靈修院

    一靈的靈修院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