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門課教學相長,相當精彩。

  
  這門課在不同華德福課程中或側重「神話」,或側重「古文明」。任課教師十年級課程之「和諧」、「平衡」主題為設計,配合發展心理學與自主學習之教學經驗,協同導師將這門課定位於「古代史」。期望學生能經驗於紛云雜多之資料中爬梳,據眼前資料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以此訓練「理性」並發展「想像力」,並對華德福教育過往所接受的古文明主課程,發展後設認知。

部訂課程目標:
(此為教師考慮高中歷史課綱改寫)
1.了解並掌握歷史研究的方法,特別對考古佐證與文獻考證能有基本認識。
2.透過分組活動追蹤資料,組織報告。
3.對目前已知古文明具有更深入研究的知識基礎。
4.建立歷史感,特別是世界史觀,掌握古代文明作用於今日生活世界的遺產
5.透過歷史研究,發展想像力與理性能力
6.進一步詮釋各民族神話與傳說



2013年使用教材與建議讀物

慈心華德福四、五、六年級課程內容重述

Philip Lee Ralph, Robert E. Lerner, Standish Meacham, Edward McNall Burns., 文從蘇、谷意、林姿君、薛克強譯 (2009)。世界文明史 前篇:從史前時代到前近代(World Civilizations:Their History and Culture)。臺北:五南。

Jane McIntosh & Clint Twist;余幼珊、郭乃藩、朱孟勳譯(2003)。古文明之旅(Civilization: Ten Thousand Years of Ancient History)。臺北:時報。(及該系列希臘古文明、埃及古文明、美洲古文明)

Herbert George Wells;吳文藻,謝冰心,費孝通譯(2006)。世界史綱(The outline of history, being a plain history of life and mankind)。臺北:左岸文化;另個譯本是由梁思成譯,水牛出版,然用語較文言。

Colin Renfrew;張明玲譯(2010)。史前:文明記憶拼圖(Prehistory: Making of the Human Mind)。臺北:貓頭鷹。

William H. McNeill; 黃煜文譯(2013)。世界史(A World History)。臺北:商周出版。

Fagan;王玥民,張冠韶,黃聿君譯(2002)。古文明七十謎團(The Seventy Great Mysteries of the Ancient World: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Past Civilizations)。臺北:貓頭鷹。

Margaret Oliphant(1998)。發現古文明(The atlas of the ancient world)。臺北:貓頭鷹。

許倬雲(1982)。求古篇。臺北:聯經。

施惠淇、葉乙龍(2011)。彩繪山海經。臺北:華滋出版。

荷馬的伊利亞特與奧德賽(選文導讀)

歷史文化學習網:http://culture.edu.tw/index/index_new.php


繳交的33本(少2)工作本與35張回饋單有不少珍貴意見與建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高年段學生需要學習方法的引導,現在對Steiner速記術等教學有更深體會,印證過往李雅卿女士主持的自主學習實驗計畫中「學習理論與學習方法」,近來來的閱讀教學(我擺置於non-fiction課程),學校家長也是吳靜吉老師高足涵儀對課程的見解,多指向對「學習」一事的反身性認識。

典型如學生郭帥的心得(節錄):
  「首先是對過去所知道的神話有了全新全面性的觀點,重新進入神話,冒出了許多想法與疑問,與作報告時同組間互相提問與解答,就像重新整理童年一樣,補上了許多空隙,故事不再是故事,神話變成資料……。
接著是考古資料的解讀與整理;雖然在解讀時有許多個人觀點,但產生共鳴後它就不再是獨斷的想法了;資料整理的部份以書籍為主,透過交叉比對確認其正確性,接著依類別統合資料,最後以筆記的重點將整篇帶出。

  在記筆記方面真的學到很多,在國中時我只會在數學與科學才會記筆記…(未完)」

不及備載

而在資料紛陳的第一週後漸漸進入秩序,在秩序穩定後,新的理性含帶情感經驗開啟認識,如讀阿嘎阿芸阿冠阿恩等的回饋真的一切值得以下經十年級黃怡熏同學同意刊載

「心得」
  星星看著這全部的進程,從古文明甚至更早到現今,可是他不會說只能等著並看著人類的挖掘。遺址.古物.文字等,證明了以前的存在,可是我並未親身體驗,而那讓我感到好不真實!這是課程剛開始的疑問!但是隱隱約約的,您提的問題一層一層的像揭開薄紗,讓我慢慢從課程看到:表面上的藝術文明(遺址)緊緊相扣的卻是如宗教等或說是他們的信念與信仰。而這背後又牽動著他們的生命靈魂!後來才發現古代史這課好強大阿。一直持續的,是生命與生命的串聯,也就是繼承,而我也仍在繼承!
  但我在繼承甚麼呢?又該怎麼繼承呢?古代史這課程透漏了訊息,也給了些實例。但是它好難,或許也是我在追尋的自我與外界的連結吧!(20130717)
  
--
易霖師(20130717)
  歷史學(文字)與人類學(史前史)的學習,確實是有你所說的那種「繼承感」。我們是透過理性、感性和想像力來和過往承接,想想,我們連曾祖父的故事都不知是怎樣,那不過是百年的事,何況是五、六千年前?但那些影響,卻實在是有的!假期中,再讀讀老師給的講義,或推薦的書(在學習指引上)吧。
  
  試想,今日你所做所為,是否也以某種方式影響著日後一切?你們演過Our town,應當有感。除了由看似無序的表象發現過往的印記,讀史,確實也讓人謙卑。

  妳這段感想可以讓老師書寫成教學記錄,同時在未來也轉載在書報或網路上嗎?謝謝。這幾日讀你們的心得,是最有收獲、回饋的。當然,希望妳也能感受其他同學感受的:學習方法、工作本組織、資料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