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律詩美與華德福教育

本來秋假的前三天要參加個優律詩美課程,卻因同住阿媽的突發狀況與臨時得知詩人會擱置了。儘管如此,收到亦叡寄來的影片,仍觸發些思考。

  孩子天賦的感官與智能要充份發展,藝術或許是最佳方式;而所謂藝術教育斷然不是放放影片聽聽唱盤這樣機械動作,更不是夸夸其談的講演所能處理。人總是重蹈覆轍,從事教師工作時更難免落入過往身為學生所得的教育經驗,以自己被填塞的方式加諸孩子,這動作也許出於善意-更可能出於自以為是,或滿足於權力展現-卻未曾觸及人類本質,人類會在稍後的年歲自然生出理解事物的能力,並自主自發的貫通個人經驗。
  
  教學的過程,或說和孩子一起工作,其實在釀造回憶,將衡量尺度放長遠,並看清生命持續被喚醒此一事實,在學習過程中,透過活動或不急於傾注而有的等待,將使孩子有種「由自」的動作,也許慢,卻深刻,這種經驗會形成生命澱積,從而成為「自由」的基礎。

  教具,或視聽媒材的使用務必小心,它們不是活生生的東西,詩化的說,多是帶著死味的,另種陳腐之物-除非教師善盡靈媒之責,將其久遠前的氣息喚醒,而這得具備說故事的能力。你濫用視聽訊號,無視於孩子全然開放的感官將麻木或受驚嚇,在他作夢的時候驚醒了他,實則是傷害。
帶孩子許多年來,有這樣隱然的自覺,卻在華德福教育中看到那彷似前生熟識的想法。音樂、繪畫、編織和雕刻等藝術,有如道成肉身一般,將善美真體現於教學。

  這樣看「優律美思」(Eurythmy),它將肢體律動與音樂等元素巧妙結合
,可說是意志與情感進入物質體,不再是單純的文本觀看或腦內運思,不再是單調的生理活動。多年前曾受益於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傅柯等身體論述,也在Satir和一一擬爾心理劇中,得到思維與因緣透過身體記憶使得人得而有朝向未來的學習,這樣的體解。而今在這似曾相識的遭遇中,似乎人生又有了新世界等在前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