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危言聳聞的標題,新聞本身可以再深度檢視,然教育舉措除了存在存有的角度、執行效率的角度,對於社會正義部分亦應常予檢視。要言之,認真面對孩子,也認真看待「希望」此一命題,我們的政府呀…。
〔記者朱有鈴/高縣報導〕
  「很多孩子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就聽不太懂老師在說什麼了!」校園持續M型化發展,有老師認為,未來被放棄的將不再是五%、十%的少數學生,有可能是五十%的學生。

  曾任國中老師的「愛克曼」學習協會總幹事陳怡真指出,認不了幾個國字、連簡單的加法都很吃力的國中生確實存在,老師授課時,面對的是早就會了、希望老師上快一點、教難一點的學生,和根本聽不懂老師說什麼的兩種學生。以往班級裡被放棄的可能還只是五%或十%學生,但M型化發展後,家長社經地位變成一道鴻溝,劃出兩個世界。

  一名國小老師告訴愛克曼協會,許多人以為學習的M型差距是從國中才開始,但其實國小三年級開始,就有很多孩子聽不懂老師上課的內容了。在班上有些同學可用英文演講、看原文故事書,另一些同學可能連加法進位都不太會。

  陳怡真感嘆的說,若學生因為聽不懂、排拒到校而成了中輟生,反而能獲得重視,有機會接受補救教學。但有一群人總是不太愛說話、看起來乖乖的,多半是文靜的女生,她們其實不懂老師說什麼,卻忍耐的每天坐在課堂上,最後或許還是能從大學畢業,但十多年的教育給了她們何種裝備?如何面對競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