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回鄉,因為之前到處寫信竟交了不少新朋友,這次直接到清水。在華笙帶了公視《畫魂》DVD,三十小時和畫冊才199…。回家給電視媽媽看。


   兒子孝順的好方式,就是陪老媽看韓劇。


  也上菜市場。記得大學時到餐館打工的初衷是為了寫小說,結果至今半個字也沒有,倒是培養些聽人故事的能力,聽要耳朵也要心;而到菜市場,則是嗅覺世界,家裡人心都慈,其實不太忍受得了血腥味,這兒子特別又曾是一貫道,更不習慣。母子兩人逕往蔬果攤走,想來上回陪老媽上菜場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再看看來往人群的臉面,似乎每張都帶著聲音。


   前一陣子和家人到夜市,遇不少朋友。父親在世時常見的,他當里長那幾年和弟弟每年冬防都會參與。聽到一老伯講不遠處那快炒攤的生財傢私。
  「伊黑傢私喔,頂一手是我啦,擱咖頂一手去開餐廳啊啦,也是裁培很多家庭…」
  夜市的人情喔。


  替妹妹組裝床舖,想來,自己是個handy body,家裡男人都有這本事,我只差沒廚藝-爸和弟都是能煮一桌菜的人,弟更是刀工滿分-也許是這樣,總覺得「動口不動手」不知是什麼嬌嬌男的信條,動手動口才是王道,直到現在,仍相信實踐檢驗真理的最佳方式。
  小學和中學都愛逛五金行,很早就有自己的小焊鎗,除了小玩具,成功修過洗衣機、電風扇、電話、腳踏車等等,水龍頭那些更不用說了。可不知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四體不勤,大概書讀多了指頭不行,只得兩頭大-屁股大頭也大-就要不毛子陳守實在弄木工時,我應很快響應才是。
  今天裝了這床,又搬移了些東西。手上的工具是小時就有的,都生鏽了,先找了針油潤潤洗洗,這樣替小妹謝總把他床事打理好。想到未來新環境和木工師博、農夫一起辦學,手就癢。


  蘇格拉底和耶穌,和木匠、石匠的淵源可深。


  覺得自己很好命,父母都是支持而非控制的人,雖然家裡物資匱乏,相對的,包袱也少,卻都有著滿滿的愛。他們不是以愛為要脅的人,因為「愛」若無法也允諾自由,其根本常是因不安全感而來的緊緊束縛,這裡面除了給予愛,還有種「我相信你…」的成份在裡面。
  因為教師角色和生命史工作,我得以和這麼多家庭相處,知道要學會這事,真的很難:並置你的愛、自由與行動。


  媽常說,睡不著時讀兒子的文章最好用了(這…)又說,她現在的職業是電視媽媽,看電視長知識,學電腦是為了和兒女玩。
  年前載媽回家,其實不常回南部,請媽看地圖。在省道好一陣子,聽她說了:「阿媽給我讀書,真是感謝…」,那是種「懂」的感覺。
  在那年代,外婆給母親讀書,二舅還非得媽媽完成高職學業,那種「愛」,透過不同形式被保留下來,例如,助你懂事,給你讀書,由已知中解脫。這是教育呀。


  爸爸愛媽的小絕是:要兒子陪老媽唱歌;大絕是:把娘家的事當你家的事。
  幾年前外婆過世,爸還在,他無論如何要小孩全到,之後委請地方上活動的堂表叔,做些場面。還記得他彈彈菸灰,得意的說了些話,大意是:「討你媽歡心很簡單,她要求不多,把娘家的事當自己家的,一定沒錯」我和弟點頭:「像今天,你們無論如何都得到,這就對了」弟捻熄手上的菸,用他那慣有的,幹幹然的表情,說:「知道。」我因不抽菸,又沒有寬大皮帶可「書諸紳」,就記在心版,現在寫下,將來好給兒子看。


  外婆的愛透過啟蒙,爸的愛是透過我們,某種男性的對話呀,那畫面,想來好笑,真是幹幹然…。
  然,表情態,可譯為「…的樣子」

200706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