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廣州前,因為必得浸泡於口述文本,同時還有P.Hadot和Foucault的聲音,意志開始進入思維。20120801寫下「幾年前寫下轉錄逐字稿的體會,這幾周讀的這段很像,竟是在Rainer Kokemohr與倪鳴香帶回來的東西收到,這也使得讀者可以更有可能的碰觸的「發生的契機」。「……在這項修持上,若要修持到極致,有一件事一定要特別指出,那就是『聽』的方式。…聽他人講話時,內心一定要完全寂靜。…在反覆練習後,…會感受到他有『聽』的責任,甚至對那些完全矛盾的看法都能全靜的,用著無同意、亦無反對批判的心意來聽…例如,他要做到能夠對地位遠遠低於他的人,都可以除去所有的優越感及博學多聞感來傾聽…咱有那些已完全無私的聽,不雜自己念頭感受去聽的人才能聽到那些高等生命訴說的言語,當你雜有己見的聽時,靈界的生命便保持沉默。」R.Steiner1918.五月
與人智學共鳴,之後是十二感官的重新浸染。
到廣州是一種呼出。這次準備過程中,基於七月底八月初的沉澱,我對神話、童話(神仙故事)、傳奇小說的理解開始有著有別於哲學、人類學、文本分析等的,較近乎人智學的理解。說來Jung也很近。這工作對於小二到小四這裡的語文、社會等有很大的幫助,有爬梳作用。
心得:在地化不是部落主義,本土化不是中土化(當然也不是臺灣化),中國化不是中央化,眼界要寬,心胸要大,「看足下」不代表要格局小。
沒有靈性體驗,寫什麼靈性?看個幾本書就要傳達三、四手經驗?敢行、敢言更要謙卑,每個我都小都妄別滿紙我執。
詩學後是Non-fiction,四、五年後大概知道是要什麼了。真開心高中時是青刊渣!東晟、嗆哥、敬浤、小米,不定哪日學長又需要各位拔刀。
最慶幸的是,關照三年級神話的同時,我也將上十年級的神話。
星星班的作品、九A民主共和國的作品、七○三作品、實驗計畫三屆八年、自主學習促進會公館、忠順教室的學生作品、超人作文班中和、永和易霖教室的作品,真是寶庫。
- Aug 29 Wed 2012 20:55
課程行動20120829大陸來歸、結構主義、人類學與人智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