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孫昀的音樂故事 積儒紡織(仿之)

(第一人稱)

幼稚園 國小
看父親買黑膠唱片,對音樂產生想像
看到鋼琴,促使學琴的動機
學習彈奏鋼琴
欣賞電影原聲帶


  上面帶著光澤,黑的,想起小時候,父親時常偷偷藏著那黑膠唱片,想要聽音樂。看那黑色的鋼琴,我,霎時,我要學鋼琴,拔拔,麻麻,我要學鋼琴。
學了許久,開始聽迪士尼的音樂,或許是只是彈鋼琴不能滿足吧?我也學吹笛子跟彈吉他。

國中
第一次朋友的刺激,開始接觸搖滾樂
跟人找到共同的興趣並分享樂曲歌詞
第二次朋友的刺激,接觸另類的英國曲風


國中時,碰到葉涵,她很愛聽一種音樂,過去不曾去接觸過,接觸很長的時間。久了,開始對這種音樂改觀,其實還不壞,而且讓人抒發心中的某種感覺,聽起來蠻好聽。

遇到能為,跟他分享音樂,討論音樂。

最近感覺挺奇怪的,怎樣解釋自己的感覺給別人聽,總是不能讓別人感覺到我的想法。
婉琳是個新鮮的人,她分享英式的搖滾曲風給我。這些曲子聽起來似乎不憤怒,反而有些快樂,覺得搖滾樂好像不只是侷限於吵鬧,有別的東西在。
時常用網路查尋音樂的資料,而且越查越有心得,感覺網路上對音樂的探討似乎相當廣大。


高中
加入吉他社,開始玩電子吉他
尋找屬於自己風格的老師
找尋自己喜歡的非主流音樂


  說起70年代的音樂,就適用的樂器太過於昂貴,因此才有人開始反對這種作風,開始做一些純粹因樂器而發聲的音樂。
因為學校老師的曲風,跟我不合,所以在網路上查詢。結果自己找到可以分享音樂的人,感覺還不錯。畢竟我比較喜歡英國風。
音樂聽久了,很多的感受,說也是說不上來,像是最近音樂的製作工具,趨向精簡而快速並多樣。電腦的製作,電子音樂的製作,也許因為這樣,音樂就更難用言語去說,只聽了才知道吧?



後記:
  
寫完這篇,不覺而毛骨悚然,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而且半真實半杜撰的方式來寫別人的故事。還有能為那段自動空白,因為是本人跟能為談戀愛,不是我跟能為談之…

  還有,發現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是經歷三個步驟:
  灌輸打破反思突破(案:咦多一個)

  從灌輸中學習,像是孫昀接觸鋼琴時,那是一種風格,一種規律化的樂理。而接觸搖滾樂之後,打破了那種古典的觀念,而經過一段反思,以及搖滾樂的探討,所得到的不只是音樂的世界,而是對某樣遭到突破東西的喜愛跟連結,最後找到自己喜歡的標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