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裕安向父母採集的故事:

  「在爺爺過世的那個凌晨,爸爸和媽媽在醫院中一同守候著,經歷親人過世的傷痛,幸好當時有神和弟兄姊妹陪伴一同經過死蔭的幽谷,當我們走出醫院的時候,神像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我們雖然經過漫漫的長夜,但是神憐憫的心腸眷顧我們的憂傷,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在唱詩送別中,我們雖然哽咽,卻深信爺爺已尋得更美的家鄉。」


Ⅱ.
  終於,在充滿考試和升學壓力的當兒,在教育和訓練之間找到某種平衡。I have the reference,無法讓自己只成為出題與改卷子的人。除了聽過慢啼鳥兒的悲鳴,還知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劌典故有其道理;前幾天和級導的談話,心中也點出自己的矛盾,因為擺明眼前是讓孩子跟不上來的東西卻沒看見(時下給國中生的補充教材,和高中教學四五年看到的東西差不多,可小孩的準備度差一大截),具有教育意涵的自由書寫和寫作訓練如何折衝?大量的成語補充如何活用?深深在意的家庭探索和青少年成長如何顧及?
  
  我讓孩子做故事採集,目前第二周,雖然每周多出106篇故事得回饋,但這些不包含在每學期六篇作文的額外作業,施行兩周竟也看到些效果,同時透過導師們的幫助,預期在期末,每個孩子會有一小本自己的故事冊,而故事都來自家族。


Ⅲ.
  閱讀這些故事,看見每個生命這樣打開窗子,美好時光。短短不到二百字的篇幅,或喜或悲,教人心喜心悲,但也一番洗滌。第一篇故事,是向父母採訪他/她與他/她父母(爺奶外公外婆)的故事(配合《飲水思源》),第二篇是與家人同在的難忘的夜與清晨(配合天候成語的引導寫作)。

  讀隔壁班孩子,看他因父親隨侍爺爺的身影,更愛上了爺爺的果園;看另個男孩寫到奶奶為了家打拚,沒錢就醫抱病為家而終,不斷的勞動,至死方休,叔伯傷心奮起的故事;看到陪母親走過婚變的孩子,留下的動人的字句;看那些過往台灣女人的童養媳生活;那些出外人的淚與汗;看到外省老兵在子孫前留下的,暗夜淚水;也有有趣如卡爾維諾筆下的,馬可瓦多式的故事,外婆到學校操場練機車,少女的媽媽也要騎,但童稚的舅舅竟會了。

  還有還有,為了女兒的跑步鞋,外婆當了戒子,給還是少女的母親一雙永難忘懷的紀念;差點全家俱亡的火災;九二一;有與我生命相彷,颱風時圍坐唱歌的家;沒錢買玩具,包布在玻璃瓶上當娃娃的媽媽;總是遠望的阿公;有孩子一世難忘的,眼前父親和爺爺同行的,逆光的背影;班上女孩生平第一次失眠,因為父母擔心堅持偕友人跨年姊姊,全家跟蹤卻跟丟了,父母心急,這樣的,愛與焦躁的晚上。

  有孩子反映,謝謝這份作業,他聽到父親的故事,和媽媽的淚,也有家長留言。有些的確是用得上「曉風殘月」的晨,有的確用得上「月光如水」的星夜。我在這些孩子的作業裡看到許多父親、母親。不覺晨光又至。

  這樣,算是有意思的作業吧?

Ⅳ.
  安公子是困難的孩子,是過去常聖哥哥和阿懋的綜合體,我因見了這份作業特別感動,幾乎無法相信,所以多言了起來。雖然,字是扭曲須辨認的,標點有些胡來,但我知道他會不一樣的。

  作業紙上他教我準備二包衛生紙,想必他也覺得感動。只是說真的,若真有需要絕不只是為了故事,還有他終於也願意這樣表達的,這一件事。

Ⅴ.
  有人問我,在國中任教會不會悶,他們或許不知道,這階段的生命,狂飆不止,每日都現出奇蹟,彷彿見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