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要召開自主學習促進會開理監事會議,這幾天和雅卿通信,她關心這晚輩,幸好木柵多雨風土相類,以前在實驗計畫經驗的多,加之和平夥伴的祝福,一切都好。

  相起多年前辦完父親後事,回台北的某個清晨聽季雪金彈莫札特,讀了朋友來信寫下後來也給妹子看過的〈棲止〉;時移事往,友人不知如何,幾年後妹子嫁人,老哥竟到東北角學作宜蘭人;而這二天都到幼兒園參加急救研習,相當受用,雖然有陣子沒放假了,卻總在不同的學習場域中得到能量。講師志凰是傳蓁老師的丈夫,因為目睹學生車禍卻無能在第一時間急救,發心投入紅十字會,以傳佈急救與自然醫療為職志。這兩天除了有用的急救知識,CPR與包紮,還有些順勢療法和人智學醫學訊息進入腦袋。順勢療法在實驗計畫就常觸碰,然而人智學醫學若非投入華德福怕是不易知曉的。

  志凰和傳蓁是為了孩子的教育由高雄來宜蘭的,今天聽傳蓁說原來就讀的理由是為了華德福只給孩子有機飲食,沒想到是這樣一個教育,我分享著,一旦教育踐行面對生命,就會出現完整的圖像,是以不只是教材教法,也非只是課程問題,它將進入生活,形成生命節奏,在意人類意識的進程與變化,如此教育沒有其宇宙觀、沒有其人類學將是不可想像的。誠如Jean Paul所言,談到教育就談到一切。這陣子也和小米聯絡,他說和以前學醫的高中同學接上線,他們對中醫也都很有興趣,除了牽扯到山卜命相這些術數,也有人注意到Rudolf的精神科學與人智學醫學,認為無論對中西醫來說都是很有啟發性,這話在大學讀土木研究所讀中文的他說來,頗有另種滋味。

  望,聞,問,切。每個步驟都得基於對生命的觀察與交流方才有意義,正是眼前這個人你在意與關心,看的不是病,是這個人,和他生命體的表現方式,一旦關照起居飲食和心情態度,這不是教育發生之處嗎?而一個適切的教育場域,正合適培育生命,也產生療癒效果。多年前修習蔡美麗的哲學史,提到哲學可謂西學本源,惟醫學似乎離其稍遠,可誠如Hadot所言,哲學作為生活方式,在早期有著以「人如何好死」這樣的面向存在,引申來說是種種生活風格的展現,它正是以一種生活教導的面相出現,這些思維一旦進入生活,都可窺見整體,在行動中有機的作用著。

  也正是如此,上星期某個生活畫面特別鮮明。待產而至班上生理主課程分享的護士佩君、有著好手藝的同宗小妹美玲和行事一把罩的小姑娘尹純,三人簡單的話語引我望向窗外。

  遠方是冬瓜山,更遠是父親多年前常登的雪高翁,天邊是雲。一群鷺鷥臨到在這鄉間沒有圍牆的校園,踱行茵茵綠草間。他們覓食,狀似交談。傾聽這一切如同傾聽著詩,知道漸有如霧的雨下落著,溼溼的空氣中那些家長與老師們種植的樹在生長,消融這生活畫面的某些自己,碰觸到某些堅定的物事。飛翔的心思落實於這片土,一如鷺鷥下落,那是眼前這片土地給人的,信賴感。他們如此自在。教育應當使人自由,且足滋健康。讓每個作為都是祈禱吧,心誠則靈,卻不功利,這樣每個動作與姿勢都會是自我的拋出,這樣的表達與發生,就是詩。
  

〈棲止〉(20030116)

生活充滿嘲諷
父親散步歹徒潛伏的巷口
即將步入死地
我正開窗迎接陽光
喔青春,一度就要懷疑自己
還能否寫下幸福的詩

那中斷的情書開頭
「玫瑰色漫流生日
清晨,與你悄立無聲的風中
我們是等待花季的樹
土地發光,即使雲朵投下陰影
偶爾籠罩著我們…」

偶爾。沉默。上蒼的暗示
俯衝的鷹隼
暴風雨雲
死神的披風

再次提筆,你竟已是發光的樹
其葉蓁蓁都是回信
紋理脈脈,輕聲向我
說:「詩人就是要遭遇…」

不止的風裡舞動枝枒
對空寫詩,彼此投擲
梢頭的鮮花;根於土地秘密地纏繞
繼續生命、繼續思念
與愛,我們連理成廊柱
支撐欲墜的天堂

縱然,偶爾有陰影
縱然,死神也棲止肩頭

*
  詩成於父喪後,一切圓滿回台北,一月一十六日清晨於政大男研212室,其時聆聽季雪金彈奏莫札特;竟感到一股莫名悲傷,細察此曲為K.V.310,原來莫札特寫作其時,正是遭逢母喪的巴黎時期,太過巧合,大概透過樂音和莫札特靈犀相通,特別的經驗;翻看友人來信,用了其中的句子,成了詩中的靈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