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奧德賽」、「帕西法爾」、「浮士德」這些即使在西方人也可能「棄揚」的主題課程,在華德福學校在地化的過程當中何去何從?
  這對我個人而言,不會是個問題,因為沒有這些內容,我自信也能讓孩子碰到這課程的靈魂。重點是在共同工作與協力前行的團隊裡,我們如何共識向前而不是一意孤行。
  整個語文課程的精神也在這,既是自我對話,又是社會溝通,既要自我關照,又是其他課程的礎石。理解、分析、應用、綜合、判斷與創造等等層面,於這領域層次更清晰。這會是很大的議題,我只是隨筆記於此。
  所有的課程實踐有理想層面,也有現實層面,我們知道僅實施部編課程就期待學生又會這,又會那的,這是久居象牙塔的人才說得出來的幹話;但回到另類學校裡,這種不明所以,教了什麼學生就自明的成就,自明的自由或自明的與靈性世界碰觸的胡話難道就少了?內容本位當調整,以為成了文本中心,甚至少了批判教育學或解殖的思考。
  目前,所在的學校符應著詩(語言研討)、紀實文學與小說這十、十一、十二的路向,考慮到現實人力與既有條件,在專科課程也做出了符應的調整。十二年級原有的【小說創作】更名為【文學創作】維持多元選修方式;深廣課程【山海文學】更名為【島嶼文學】,更符合課程意涵,在此特別以宜、花出發,鎖定黃春明、簡媜、羅葉、楊牧、陳黎等臺灣文學,之後試著再強化臺灣現代文學的內容;所謂古文等宜維持分組多元選修,不列必修。且要思考【奧德賽】、【帕西法爾】、【浮士德】是否列入語文領域學分,未來如何開課?這適合在生命探索或輔導課程中,且前提很值得思考(我們應取得學生在校時間與居家時間的平衡,正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可能,避免走入另種「灌強」),未來極可能會做的第一步,十二年級以紅樓夢為主課,將浮士德列入分組必修之一組或直接成為選修。

arrow
arrow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