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量這個詞,常被窄化分數化、數量化。不惟一般測量思考的量化腦如此,反評量者難道不是被反制約?聞評量色變?我們要問,和孩子一起工作,彼此留下了什麼?人類學式的觀察在此有很重要的作用,或者另個專業名謂:「過程評量」亦可參照。質性研究往往需要三角檢證以提高信效度;然則於我,自我提醒,避免自我討醉,才是重要。

  在參與形構這次創世紀的課程中,雖然在構作課程時有著自我滿意的感覺,但是課堂終究不能忽略孩子。到底孩子收到什麼?過往在自主學習實驗計畫裡,透過採集青少年口述文本、家長口述文本以及學生作業、作品和日常跡證來取得研究參照,但是面對三年級的孩子,採集口述文本,特別是重述學習歷程,那些深入心魂的不見得可以由口述之處陳顯,甚至可以說也不見得非要他對故事倒背如流。反而,他當時沉浸在什麼狀態,意識到什麼?帶了什麼回家、入心,這更較人關心。

  由20121007和20120930由家長處知道,孩子對於主課程的「吸」,而20121002的回顧訪談中,也感到教師滿意的回饋。其中貞慧師亦又回饋一次對神話教學的關鍵,她自己的關卡在於當時筆者建議的,由靜態圖像來思維課程進路,這可能用感受的方式為之,層層遞進。擁抱圖像是人的能力,更且在創世紀,時間尚未開始流動,有時間的流動,才有敘事的開始。但慈心過往教學多太依賴故事,語言當有不同功能。我更且舉了八年級文法與修辭的四個精靈與一個魔術師。同時之前師訓時擔任講師曾分享過一次各民族故事的講題。慧師時亦在場。語言,本身由「意義/圖像」和「聲音/歷程」交織而成,歷程是個玩法,圖像也可給出靈感。

  十年級的詩學課經驗一個聲音生與死;一個概念的樣像,而這些內容如何滿實,又如何取得形式來實現,可由各個角度來練功也。我最訝異也感於貞慧師的創意,她模擬了創世的圖景,使其在教室內一日一日的現形,孩子的工作本也的確由黑白而彩色。她說起黑暗中點蠟燭「描述情景」接著一日一日,直到次週發動故事,我在孩子的工作本上也看到色彩,且敘事亦漸多漸長,確實,是看到了世界的創造。

201210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