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磨坊文札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二○○七○三一○,連日陰雨終得段落,天是陰涼,我心清涼,緊繃煩冗的行程終得一步行的速度。喝杯咖啡,批改一份作業-真不會給自己放假-,讀兩本佛經故事,準備三日後的報告。
  
  晚餐時分,經久康街小公園,越秀明路與木柵路交口,過興隆路,周末時節店家多歇隨意覓了間店,隨意點飯。

文章標籤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8 Tue 2009 23:42
  • 山信

(應通訊五十八期之邀而寫,因李仔媽的回饋,稍記之)

  嚴格來說,玉山的景色對我而言並不陌生,在父親留下的黑白老照片裡,我預習過無數次它的樣貌,那是標高3997的年代。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磨坊文札--20050325

  以〈最後一課〉早為華人熟知的都德(Alphonse Daudèt,1840-1897),他和佛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等法語作家都是以詩出道的小說翹楚;對我而言,都德其人其作品,還是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據以作曲的《阿萊城姑娘》教我感到親切;這到底是女主角-阿萊城姑娘-從頭到尾未曾上場的劇本呀!雖是百多年前設想的情節,現在看來還是高明的戲劇手法。這故事,便始出他的《磨坊文札》。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忙碌生活透出空暇,拋開工作、音樂與閱讀。百無聊賴的周日下午,步向半生不熟某個小店,買杯咖啡。有雨微微,路上店家紛紛探頭攀談,不時遇見熟悉面孔,突然發現小鎮與我如此親切。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銘家開設素食店,小銘媽說,這可是冬山「孤門獨市」;更因為慈心較為特異的組成吃素的人多,這兒也常遇見這社群的人。有人就有故事。
  這天到這家名喚「珍緣」的店,不只因為捧小銘爸的場-平日是小銘媽掌櫃-還要與這家父母分享小銘的「成就」。之所以說是「成就」,是只要了解小銘的人,就知道他今天做了多麼不容易的突破。
  花了很大力氣重建孩子的工作習慣,開始有些成果,而學習要能進入自主自律,初步實在是需要陪伴和要求,形成常言的第二生命:習慣;接著談破、立等後設、後起的,具備理性反思的自我,這方才有意義。看著團體討論漸自成型,孩子的團體開始能聚焦於議題,那種終於有這種時候,可不只是Ben之前見到的肯定而已,對身在其中的我真是百感交集;而後要做的是個體學習能否有自律性,光是回家能完成作業這點就是很大的課題,而這也些起色了。難在「完成度」。「自我要求」其實相當部分是個體與環境互動後所得的學習,成人替孩子建立規準是相當重要的幫助,當孩子有了辨識、達成外在規準的經驗,而這些經驗與內在先前形成的認知框架產生調適,合併思考孩子的個別性,那內在的自主性才漸漸突出。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
1227阿乾返校,澄清說前輩應是誤聽了,他可不是耍賴的人-啊,我相信是的,正如和他的密語nanada是不可毀謗的-,不過雙雁老師可也透露關心,認為聽出那話中的意思;不論如何,文中分享與個人所傳達的確是出自肺腑,只是下回有這樣的因由與人講話前,實在應先聽聽對方意見。這是一課。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生撿到的手機,以為是蘭姐的,後來知道是敝班想說明日再問一次。
  回住處發現電話響,索性接起來,是阿庭媽媽,聊了很長一段時間。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下午在羅東圓頂見到《巴爾札克與小裁縫》,那是幾年前在實驗計畫和杜文仁一起看的,他給孩子上藝術欣賞課。書是精彩的,特別是那包裹著銀杏葉的手帕,倒是電影裡多了這樣的對白:
  
  「可憐的克里斯朵夫,自由的樂趣,是你不能知道的。那的確值得用危險、痛苦、甚至生命去交換,自由,感到自己周圍,所有的心靈都是自由的,連無恥之徒也在內。那真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樂趣,彷彿你的靈魂在無限的太空游泳,這樣以後,靈魂就不能在別處生活了。」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慈心的這個秋天,每次教師會議我們花約莫一刻鐘讀著〈如何認識更高世界〉這章節。

  讀著這樣的話語:「這就好像我們在某個地方花了整天工夫看盡每樣東西,大的小的,貼近地看,之後,到了傍晚,登上鄰近的山丘,一眼瞰視整個地方。屆時,這城鎮的多采多姿的各部分,各部分彼此間的關係,都和我們站在其間的時候,顯得極為不同」;讀著這些:「我們必須認真而忠實地持續觀察,直到我們觀察感受到了內在的平靜、安謐的成果。為我們中任一個這麼做的而言,白日將至,一切將被性靈所照亮。而後,看似以往我們所不知道我們所擁有的,一個全新的世界,出現了。」

  讀著這些彷彿自己所寫的文字,浮起的確是那個人稱「蔣公」的那個孩子。這孩子在實驗計畫於北政辦學時期就修了「哲學教室」;名號有哲學,其實是個「會心」團體,透過生活分享和活動-特別是詩-,試著做些「愛智慧」的事,或者讀讀像《小王子》《人子》這樣的書,讀讀黑格爾或海德格等演些重頭戲時,輕鬆先拈的故事。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離開台北城時間倒數。
  
  這下午送車去保養,路上接到守實電話,這種電話通常就是臨時要稿要點子的意思,在想怎麼在九月填滿音樂廳的座位。回程經過萬芳,老朋友阿偉開小吃店就在附近,想起許久不見便繞過去。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某英國佬分析夏山學校等開放教育的哲學,意見相當鋒利可讀。一句話教我眼睛一亮,他竟提到,教育研究無論取向如何,也無法否認教育的宗教性!(注意呀,這正是文化印象給人好分析,重商業實際,不搞空想的國度)。學習使人更接近上帝,因為我們將「知道」,落實點說是懂得更多,眼界開啟,不是由小眼換大眼的開啟,而是種-對我而言-複眼的開啟。對世界,只要不是「隻眼獨具」,就能見它不斷湧現新貌;所謂教材,其實俯拾即是,而那些給孩子們的,也會是給我的。

  避免只有套裝知識-不是不要,是不只要-的教學,其中一法,是向生活取材,關鍵是:觀察。要回到事物本身,讓它說話。而在團體中,當我們能聆聽他人不同的觀察報告,我們就有了不同角度的觀看經驗,先放下前見與判斷,我們好似開張另外的眼睛。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年前,和媽通電她說正整理著相片,說,看著張張相片,覺得爸好像還在,沒離開我們呢;年末返家參加老友婚禮-碰巧生日-她復提及,找到一卷錄音帶,留有爸的聲音。轉眼三年,或因寫作頻密,這與我交集二十餘年的人屍骨早寒,竟愈發親切。三年前,耶誕節前後過去了的,這個人;更早幾年,所謂童騃時候,某個平安夜與母親、弟妹同床聊天等待,那缺著的,這個人。

  這個人,說來是個好人,但一直是個大孩子,直到四十上下,才回家做父親。待我長大懂得些人事,知道他及那夥狐群狗黨的叔伯也不壞,只是孩子氣。只是孩子氣,有時讓身邊人操心、擔煩,不知所以。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入冬漸涼的導師課,周末是百里候選舉。本欲避開過熱的政治議題,由美國大學生開發出大腸桿菌顯影技術談近日新聞,只是身處島上,孩子閱讀的版面滿滿的也是亂象;轉念切入對媒體的討論。孩子們對選舉與新聞多表達強烈的不滿,也隱約透露出對未來的不安。

  誰還記得:上流社會口唸佛號的婦人如何走紅,她那被棄的女兒的下落;人球小妹的不幸背後,冰山一角的家庭問題,整個社會系統的病態叢結;選戰攻防的議題-弊案-那無有公義的社會結構的投影,遭非人對待的外勞朋友,誰關心了?突顯此地人權教育的匱乏。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自主學程的安排,每週規定至少一小時時間作例行諮詢,而諮詢老師風格殊異。個人因生命史研究的興好,同時也愛故事,總得先聽孩子依時間表說當周行事。我在意這個看似無聊的簡單動作,因作為了解孩子生活的基礎,在說的過程中孩子也在聽自己-這時頗有敘述訪談所謂的主敘述階段,在不打斷敘說者說話的狀況下,聽其開展短布幅的生命史;一般於行事曆陳述後,我會視情況請孩子對未敘及的時間再說上一說,就這樣聆聽,參酌平日自己、其它孩子、家長、與同僚對孩子的觀察,因之能得到與孩子對話的大部分基礎。一周七天,時間不長,但也夠上帝創世了。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二○○六○三一八,週六,驚醒於某已然遲到的會議,索性浴了身再赴約,卻仍渾噩一早。只是遇見幾個故人,很開心,特別現在就讀機械的西西。

  一如過往,我伸出一隻手,他開始轉動腦袋,試看該怎麼握才顯得特別;有時,甚至不握,他會在我手上掛東西,如此完成了一次:我遇到你,我接收到你了,這樣的交接。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現在再看,老爸真的是帥,不是只會畫虎爛而已。難怪媽媽、姑姑都說我和弟實在不及格…。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學生輔導雙月刊第 73 期(90年3月5日)

  「一片葉不會枯黃,如果沒有整株樹的默許。」(K. Gibran, The Prophet)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