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風煙書簡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透過閱讀和聆聽,我總穿過一個個夢。

  以夢為名的作品,或許《
紅樓夢》最為人知,但我隨筆起落看樓起又塌的情致,還未觸及那些滄桑,便自困惑於那些女兒心,因是我學不來的事,就先擱下;案頭有本書,細讀之前就看過其中不少篇章,常入選本的〈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羅智成,張大春都說過的〈柳敬亭說書〉,還有不足為外人道的〈二十四橋風月〉。書喚作《陶庵夢憶》,生平顏色較曹雪芹或猶過之的:張岱。要透過朋友認識他,找余光中大讚其文的《從徐霞客到梵谷》,或那個忙著自白的余秋雨文化苦旅》,也就知道他的好處。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二○○八清明前後,一家人回台南,到西港祭祖。
  長大後,常常是我回台中時一家人才算團聚。聚餐是常常,而媽愛走健康路線,和大家到大坑爬山,到公園蹓躂走動。
  正巧李師豐楙的課,討論幾篇期刊,講到現代人的宗教行為,其中一篇香港學者斷言年輕人對慎終追遠一事的淡薄,以著很粗略的問卷統計作支持。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二○○三年前後,帶不少孩子聽音樂、演東西,寫東西。早該整理好紀錄,卻是幾經遷徒,東西亂七八糟。記得有好多個舒曼《兒時情景》的版本,結果要用時一個也找不到,最愛的Cortot大概八年級聽來音效太差大打折扣,到底霍洛維茲被我丟到哪兒去呢?東找西找就用床頭的Nat吧。十三則兒時情景,有少時不為人知的秘密愛戀,備課起來另有種不堪回首的滋味。短的,靈光一現的純情信札,正不同於他長成後那種時躁時鬱的心情氣象,當觸媒是好的。

  舒曼當年成立大衛同盟:這是屬於理想主義音樂愛好者的同好會,誓言去除一切陳腐習氣,要不同的音樂。年後,文學音樂家舒曼主編,發行了第一期的《音樂雜誌》,宣揚大衛同盟的理念。雜誌中舒曼有兩個筆名,Florestan, Eusebius,這樣的角色扮演於十九世紀浪漫文學是很流行的,舒曼分裂在文學中的兩個角色,或許下意識的弄假成真,日後精神分裂的他,一是Eusebius:極端內省而土象,含藏有他著深藍色的孤獨。Florestan的性格狂暴,玩世不恭,大膽外向的火,也似水象人那樣享受現實人生。這些或多或少也帶著年少時的自我投射,只是愈來愈覺得兩種極端都教人生懶,是以採取一種平衡姿態,這之間不知是本性如此還是青春不再。

  1838年舒曼寫了這組編號15號的《兒時情景》。他曾這樣提起它的起因,這是我在J.Chissell所著的《舒曼鋼琴曲》找到的一段,他寫給Clara的信: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書簡-你的書簡,無一不是情書。但借題發揮寫我深愛的Franck小提琴奏鳴曲,甚至楊納捷克〈親密書〉或蕭邦鋼琴協奏曲的慢板之前,讓我先說年前(2002/10/14)發生的事,這關乎音樂史上另一封情書,這是靈魂纖敏的馬勒,獻給艾爾瑪 (Alma Mahler)的讚歌,這美人,馬勒之妻,為我們促發馬勒,促發第五號交響曲含藏的第四樂章,那就是愛。

  那日,聽完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馬勒五號,續聽蕭斯塔高維奇絃樂四重奏。總之這神經兮兮的夜,在我就寢前收拾CD時,竟發現16張伯恩斯坦搞的馬勒,少了一張,我東翻西找,原來是誤將馬勒收進蕭斯塔高維奇…。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父與子的信,父給子的信,父與子互寄的信。

  約莫二○○三年春天,那時師母(老師是校隊指導)政大後門的「向日葵」咖啡店還開著,應是父親過世的緣故,我讀了本細膩感人父子書信集:《父與子的信》,作者是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Naipaul。Naipaul父子來往的封封家書,勾勒出大師的文學經驗與家族故事,讀之有如加入他文學心靈的成長史。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 Jan 04 Sun 2009 08:10
  • 追想

音室裡,除了琴聲和呼吸聲,對台下聽琴的我而言,同時也聽著,一顆心。

  千禧年的事了,那時我接下《無言歌‧台灣》的文案工作,音樂錄製同時,在製作人的邀請下,我也進錄音室捕捉書寫的感覺。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雖然是演奏專輯沒有人聲,但因是耳熟能詳的歌曲,旋律才自弦上生出,心中竟好像自然而然地有人唱將起來,這真真有浸入音樂海洋的感覺。錄音室裡聽歌奏演,編曲將鋼琴的表現刻意背景化,猶如海潮般聲聲傳唱,大中小提琴交相對話,娓娓道出同掬熱淚的故事,這的確是首戲味十足的歌,充滿感情張力。中提琴好似說書人,而小提琴是金髮女子,大提琴是母親,在三者的對話中,海浪輕拍的聲響是故事生發的舞台……。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毛子媽八十好幾,說動身往宜蘭前萬萬得讓她做頓飯,結果事情多重沒能吃成。倒是某個夏夜,毛子為我餞別。他算我在台北認得最親近的人,多年並肩作戰情誼不在話下。那夜想到另個交情也深的好友譚正,和人稱譚爺的他談天說古十分投契,聊起音樂常是不知天之將白,身為台絃首席,在他身上學到許多。那夜譚爺排開行程,把學生放著,這樣聊了整夜。多年前在萬芳也有類似的時日,是西北德音樂學院-以錄音工程聞名的學府-學豎笛的士偉,那日由舒伯特一路聊到布拉姆斯、芬濟、德布西和莫札特和普契尼與老柴與拉赫曼尼諾夫等的豎笛片段。
  
  常常,聽譚爺提起維也納的事。一直想給這音樂經驗留個紀錄,初時是因為胡乃元的一張小品,後來是一套克萊斯勒。而最想留下一篇文章的因由,還是我因之選擇和平中學為分發志願的昊。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舒曼這個曲子也是我相當喜歡的,老皮回臺前的留言教人很有感覺,自二結上課來歸與三五同學聊了些,回家後醞釀一陣,現在需要的是時間。留些提醒的線索,看看拉出什麼…。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70211大師再來,令人驚異的太極功夫。這是近來最美最令人激動的夜!Grandos是近來最感激動的幾分鐘,極為偉大的演奏,令人難以置信的將內心風景和奔馳西班牙形貌融合,在舞曲中段又有難以想像的抒情旋律,這分明是他將內聲部拆解出
來的,真個是有創意,又有說服力!陳毓襄的技巧也十分精湛,清朗有致,且能量十足,未來無可限量!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晨起身,面對著冬山河前田景的窗透些光,透過薄紗帶著溼意,有雨飄。用餐時聽阿媽轉述電台阿玲最近的話語,另外是我不曾聽聞的鄰里往事。邊聽,拿衣服洗,因為洗衣機是半自動的,注水洗衣,取衣脫水,這樣反覆幾遍,那些動作彷彿過門,這樣聽阿媽說故事。

  上樓寫報告,也準備下午和意弘到小珈家的事,理理頭緒。近午時分,窗外光竟漸暗,雲是撐張著卻也有溫柔的顏色,取出鄭華娟,又找到不甚喜歡的阿胥肯納吉彈奏老柴的鋼琴小品,竟是很對味的,空氣瀰散那等待的靜謐的氣氛,那是幾首op.72〈傳奇〉選曲和op.37a〈四季〉。玻璃之外是低低的天空,聽不見風;房間裡是偷得閒情的人,此處本非喧囂世界,而雨更平靜一切躁動。今日的雨是心中典型的蘭陽雨,濛濛細;不是落下來的那種,是隨風帶路輕輕的浮搖。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宜蘭的溼水彩裡。
受布拉姆斯影響的艾爾嘉。
田園與雨。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親愛的詩與秘密:

  二○○五○一○八,乘自強一○六三次車,聽了半部Tippett《A Child of Our Time》,過羅東,換上特意帶來的Mengelberg,1939與大會堂的演出,荒島唱片-也是家帶特意推薦-馬勒四號,另有馬五的慢板;音響漫漫在耳間,火車隆隆在巨大的山與巨大的海之間,帶我前行也搖晃我,在島嶼邊緣進入奇妙的時間臨界,一切竟是如此奇異的-緩-慢。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C'est la vie,La vie est futile。但瑣碎無趣的人生還是有其趣味,憂煩焦躁中的小趣味,某學弟讀了這篇文章,回應是當日我和小郎君對話的旁聽者,來往之間似乎音樂會沒完,齊瑪曼走進人生。上回,聽交工也是如此,只是不及寫出。
     生活的趣味幽微,只是法細心粗,而心細敏感,連哀傷和無情的現實也起大作用的領受了,小小趣味之得如何抵敵?但要說得不償失卻也未必,箇中苦趣還是來日再說,這就涉及老爸和老媽的對話啦。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布拉姆斯的音樂,總像每秒鐘都在受傷似的,假裝著勇敢;那種音符的哀傷,又有如彈出就要被忘卻,就好像波赫士說的蒼老的手把詩句書寫一般(俳句第十七)。布拉姆斯,算是我古典音樂的初戀吧,現在巴哈和莫札特與我較投緣,要說得不顧一切的浪漫,那就聽拉赫曼尼諾夫,要那種感傷,就要舒伯特。不然,就是那些法國佬,最好不要太沙龍不要太機車,帶點熱情和舞蹈仍能平衡,對了,拉威爾。

  不過,人總是難免回到最初,今天我有這種感覺。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回憶、心境或生命情態,無一不是寂靜的森林-某種自足的存在;偶爾,小獸蠢動其間如埋伏的心事,或鳥兒嚶嚶如上帝的指頭,彈琴;卻又不時有風掩面而來,吹開群樹,枝葉讓路教秘密悄悄露臉,多麼美!那時,我願化作小小動物,安棲於一片靜謐,聆聽,窺探: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周日,參加攀傑─竟也是我鄰居─文定之喜,又遇老同學義興,得力量推動鈍筆,僅以此文作獻給室友攀傑,以表祝福。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時間:2003年四月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這陣子時晴時雨,耳邊縈繞的話語,詩人替我讀了的─他則轉譯創化成詩─武滿徹:「音樂的喜悅,基本上,似乎與哀愁分不開。那哀愁是生存的哀愁。」此刻,傷風未癒的病身對此感受甚深,同時,因與妹子提到兒時情景,加之以無心插柳,聽進了莫札特第二十號鋼協奏曲,KV466。

  正是雨天時候,拆放唱片,塞爾金與阿巴多在DG合作的莫札特。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元旦清晨與青刊人看伊丹十三《蒲公英》,不想整個配樂都是馬勒,旋律多熟且已留下心得;腦袋裡頭轉轉,選張交集許多生命事件的唱片,回顧一番,向前踏實。

  選張有著〈美麗島〉這首人稱台灣第一女詩人陳秀喜作詞,台灣原運,充滿生命力的歌者,胡德夫演唱的:這張《匆匆》。且先留線索,再寫。

靈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1 2